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高考閱卷過程中,一分之差,可能僅僅在于一個關鍵詞的遺漏,甚至一個古文標點的錯劃。然而對于等待錄取的考生來講,一分之差,則可能意味著兩所截然不同的大學,甚至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今年的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qū)高考理科狀元王希,就卡在了這關鍵的“一分之差”上。
王希今年高考總分645分,再加上不久前剛剛取得的40分自主招生加分,剛好達到清華大學公布的錄取分數線。然而,今年江西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清華大學在江西理科錄取分數要比清華大學官方公布的685分高出1分。錄取的結果是,王希與清華失之交臂。為何考生明明達到了學校公布的錄取分數線卻會面臨不能被錄取的境遇?
江西上饒廣豐一中的王希今年高考之后參加了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在經過了幾次筆試面試之后,在高考分數公布前,6月21日通過了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獲得了額外40分的加分。
6月22日高考成績公布,王希以裸分645分的成績成為上饒市廣豐區(qū)高考理科狀元。加上自主招生的40分加分,總分685分,于是王希在自主招生志愿中填報了清華大學。當清華大學在官網上公布江西錄取分數線后,王希發(fā)現,恰好與自己的成績相同。
王希:在第一批本科之前有個高校專項,我報的是清華大學,后邊的本科一批報的是中央財經大學,后面是其他大學。我高考的分數是645,因為參加了清華大學的農村專項自主招生,然后我獲得了40分的加分,然后685分剛好。
然而令王希沒想到的是,本科一批錄取結束后,上網查詢時發(fā)現自己并未被清華大學錄取,錄取的學校是中央財經大學。帶著疑問,王希找到江西省考試院詢問。
王希:在網上查到我被中央財經大學錄取了,我們去了考試院問了一下,相關工作人員說清華大學的分數線那個函件發(fā)的太遲了,他們就按686定的。
王希所在的廣豐一中副校長蔣志東說,得知這一情況后,學校方面也與江西省教育考試院進行了溝通。
之所以江西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清華大學錄取分數線要比清華大學公布的分數線高出一分,考試院給出的理由是因為清華大學發(fā)函確定分數線晚了一個小時。
蔣校長:他的理由是清華當時給他們發(fā)函發(fā)晚了一個小時。清華是不認這個東西的,他是官方的給他發(fā)的,他說如果發(fā)函發(fā)了的話,按照招生規(guī)定的話,比如說我的函沒回,他是不能定分數線的嗎,他必須要打電話來溝通的。
為什么清華大學在江西會有兩個錄取分數線?高校投檔線在各省又是如何確定的?昨天傍晚,江西省教育考試院在官網上發(fā)布情況說明。我們根據這份說明,梳理了此次事件中江西教育考試院投檔工作的相關時間順序。
按照江西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要求,招生院校必須在7月17日下午3點前,確定調閱考生檔案比例要求,并完成計劃調整。
截至17日下午3點,江西省教育考試院未收到清華大學相關申請。
當晚,江西正式投出第一批本科高??忌娮訖n案。
18日上午8:30,各高校陸續(xù)下載考生電子檔案。
上午9:30后,江西省教育考試院收到清華大學要求將理科685分及以上填報清華大學的所有考生檔案投給清華的調檔函。此時,相應考生的檔案已投給其他學校,無法重新投檔。
18日下午2:30,江西省教育考試院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報各高校投檔線,其中清華大學分數線為686分。
按照這份“情況說明”提供的時間截點,清華大學發(fā)出的“調檔函”恐怕不止晚了1個小時,而是超過18個小時。在此期間,江西省教育考試院已經完成了第一批本科高校的投檔工作,考生王希因為差了一分,他的檔案沒能投進清華大學,而是投給了志愿中處于下一順位的中央財經大學。
清華大學和江西省教育考試院錄取分數線打架,究竟該以哪一個為準?江西省教育考試院在昨晚的說明中強調,高校投檔線是在錄取過程中,由省級招辦根據高校招生計劃、考生志愿和分數,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檔規(guī)則自然生成的,其它任何單位或高校都不能自行劃定投檔線。
截止到節(jié)目播出前,清華大學本科招生網上公布的江西省理科分數線,仍為685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王希并沒有被清華大學錄取,卻有另外兩位685分的考生在經歷一番周折后被錄取。同樣處在夾縫中的分數,為何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
王希聯(lián)系清華大學,清華方面證實,是按685分的理科分數線向江西省考試院發(fā)出調檔函,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就是685分。
王希:也聯(lián)系了清華大學,他們認為只要把檔案退出來的話,投給他們就能正常錄取。
此前有媒體報道,江西省的另外兩名同樣是685分,由于填報志愿時只報考清華大學一所學校,最終被清華大學追加名額錄取,這讓王希心里更加難以接受。
針對另外兩名考試以685分被清華大學錄取一事,江西省教育考試院在說明中稱:兩名考試均填報清華大學唯一志愿,因清華大學主動來函,經反復溝通,最終清華大學確定追加2名理科預留計劃,要求順延錄取這2名考生。江西省教育考試院本著以考生為本原則,在不影響其他考生錄取的前提下,向清華大學順延投出這2名考生檔案并被該校錄取。解決了由于清華大學在向考生作填報志愿宣傳時,自定投檔線而導致2名高分考生落榜問題。
由于江西省教育考試院堅持自己公布的分數線沒有問題,但這個分數線又得不到清華大學方面的認可,而如今自己的檔案又被投到了中央財經大學,王希說自己現在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王希:我向中央財經大學申請了退檔,然后他們不同意,我也沒有辦法。
而江西省教育考試院也表示沒法把投出的檔案撤回。
王希:他們說他們在這件事上沒有責任,所以他們沒有義務幫我把這個檔案拿回來。
對于這樣的結果,三位考生中唯一一位落榜清華的考生王希,顯然是“意難平”。王希質疑,倘若另外兩位考生因為無學可上就可以被清華大學錄取,這是否意味著只要填報唯一志愿,就有更大機會被心儀學校錄???
無獨有偶,同樣是在今年的高考招生錄取工作中,重慶江津區(qū)的文科狀元陽陽與復旦大學簽訂了一份“專家組咨詢確認書”,但最后以微小的差距差落榜。據這位考生透露,復旦大學的招生老師在填報志愿時曾叮囑,除了復旦大學之外,其他任何學校都不要再填報。但這位考生還是填報了其他院校,而結果是與復旦失之交臂。
重慶區(qū)狀元落榜復旦事件發(fā)生后,曾有媒體評論稱,如果這位考生真的只填報了一個志愿,最壞的結果可能是徹底落榜,無學可上。然而此次清華大學在江西的錄取工作卻讓我們看到另一種可能:名校似乎可以做到對填報唯一志愿的考生追加錄取,卻對填報了其它志愿的考生“愛莫能助”。
如果拋開“確認書”和“分數線打架”的爭議,江西上饒廣豐區(qū)高考理科狀元王希,和重慶江津區(qū)文科狀元陽陽在各自的第一志愿中落榜,似乎是現行錄取制度之下的“正?,F象”。然而與之相對的是,“填報唯一志愿就能被錄取”的情況已經真實地發(fā)生,這樣的現象,對填報了多個志愿的王希和陽陽們來講,顯然有失公平。
唯一志愿背后,有哪些還沒有曝光的故事?清華大學追加兩名唯一志愿考生的行為又是否符合“公平”原則?這其中,還有哪些高考招生錄取規(guī)則尚未解釋清楚?我們期待有關部門盡快給出明確答案。有關事件進展,中國之聲將持續(xù)關注。(記者楊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