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5月7日刊發(fā)了《177學子為投毒者求情》的報道,講述復旦大學177名學生給上海高院寫求情信為“復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求情“免死”一事,引起社會各界熱議。它迅速導致兩種觀點交鋒——一種認為這是一種正常舉動,也是輿論的一部分;另一種則痛斥“求情”是非不分,觸犯了文明底線。
面對公眾對復旦學子的爭議及指責,近日,記者獨家采訪了“求情信”的倡導者——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謝百三。
記者經過多方采訪求證,了解到這封“求情信”的出爐內情。今年3月,林森浩之前幫助過的學弟學妹和林父共同找到律師咨詢,在律師的建議下,由學生執(zhí)筆寫了這份“求情信”。隨后,學生們又找到了謝百三,希望由他倡導。在學生和老師的共同參與下,才有了“177名學生聯(lián)名上書”事件。
求情信·出爐
律師建議老師倡導學生參與
記者從“求情信”及“聲明”上落款的時間可以看出,“求情信”寄出的時間是今年4月,也是一審“死刑”宣判后不久。
“一審判決剛出來時,林森浩的父親和同學(醫(yī)學院的學弟學妹)來咨詢過我,并問我愿不愿意做林森浩二審的辯護人。”上海律師嚴義明告訴《法制晚報》記者。
嚴律師向前來咨詢的林父及同學提出了部分建議,這些建議當中包括“能不能讓同學寫一封求情信”,讓林的家人、同學和被害人黃洋的父親溝通,盡最大努力求得他的諒解。
“同學們覺得這些建議他們能做的一定去做。”嚴義明說,之后,這些同學把寫好的東西(求情信)拿給他“過目”。
“因為這信是同學們最真實的心理反映,看了以后我覺得原則上沒有大問題,我就一個字也沒有改。”嚴義明說。
林的同學找嚴律師時反復強調,以他們對林的了解,他平時并不是一個很歹毒的人。嚴義明律師說,這些同學都是林森浩的學弟學妹,對“學哥”發(fā)生這樣的事,有一些個人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林森浩平時在學業(yè)上,能幫助他們的也是愿意幫助他們的。
之后,這些同學又找到了復旦大學的謝百三教授。為此,謝教授也找復旦大學的領導談過話?,F(xiàn)在(復旦大學的)領導們都非常為難,嚴義明介紹道。
簽名者·學生
部分同學在謝百三金融課后簽名
《法制晚報》13日再次聯(lián)系到這封求情信的執(zhí)筆者,采訪要求被婉拒。但從其他幾位同學的描述中,記者還原了學生簽名的過程。
“簽名的同學基本上都不認識林、黃二人,更談不上和他們二人有私交了,包括我也不認識他們,應該說本來是案件的局外人,但作為復旦的師生,我們對此事是關心的。”謝百三說。
“簽名的同學都不認識林、黃二人”一說,記者從多位簽名學生那里得到了證實。
“沒有人去特意組織過,我現(xiàn)在只想說‘真的都是自愿的,別的不想多說了’。”上午一位參與簽名的同學告訴《法制晚報》記者。
“我選了謝老師(謝百三)的金融課,上課的教室里有幾百人。上完課后,謝老師就說了一下這個事情,并告訴同學有自己愿意簽名的下課來簽一下,完全是自愿的。”小張同學告訴《法制晚報》記者。
“當時謝老師還說了,有誰愿意接受媒體采訪的也可以留下聯(lián)系方式。”小張同學強調,自己是2013年才進的復旦大學,和林森浩沒有接觸過。“我也是通過謝老師的金融課知道這件事(求情信)的,但之前對‘投毒’事件也有所關注了解。”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