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據(jù)顯示,在過去10年里,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有約300名女性被男友或丈夫殺害,平均每12天就有一名女性因此死亡,女性被謀殺率是全美平均水平的兩倍。美國《信使郵報》以“至死不分離”為題、反映美國家暴問題的系列報道,贏得了今年普利策新聞獎公共服務獎。
2001年至2012年間,被男友或丈夫殺害的美國女性人數(shù)是同期死于阿富汗、伊拉克戰(zhàn)場美國士兵人數(shù)的兩倍
年輕的里奇有過不愉快的婚姻。離婚后,她獨自撫養(yǎng)4歲的兒子,日子過得很艱難,時常感到孤獨無助。有一天,一個男人走進她的生活,告訴她不必為錢發(fā)愁,一切由他負責。里奇破碎的心暫時被這個男人治愈了,兩人很快同居并準備結婚。
“一開始他是我的‘魅力先生’,但后來卻變成了‘傷害先生’?!崩锲嬲f,短短一個月后,她就從天堂墜入地獄。男友開始酗酒,對她拳腳相加。里奇走在大街上時只能低著頭,若不經(jīng)意間看了異性一眼,就將招致男友的暴打。
在接受南卡州查爾斯頓市的《信使郵報》采訪時,里奇回憶道:“如果我表示不滿,他就恐嚇我,要把我摔到墻上?!闭f到這,里奇已經(jīng)哽咽,家暴給她造成的心理創(chuàng)傷難以抹去。
作為一名女性和母親,里奇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她還算是勇敢和幸運的。她從對男友的恐懼中走了出來,積極尋求外界幫助,最終擺脫了家暴陰影。
比里奇更不幸的,是那些在家暴中殞命的無辜女性。30歲的達拉·沃特森被未婚夫開槍打死;72歲的安卓娜·布特勒也是被與她兩地分居的丈夫用槍殺害……
全球范圍內(nèi),女性被異性謀殺的比例在過去10年呈下降趨勢,但美國這一問題依然突出。有數(shù)據(jù)顯示,2001年至2012年間,被男友或丈夫殺害的美國女性人數(shù)是同期死于阿富汗、伊拉克戰(zhàn)場美國士兵人數(shù)的兩倍。
《信使郵報》歷時8個月,走訪了超過百名受害者、專家和司法機構,試圖揭開死亡數(shù)字背后的現(xiàn)實原因?!缎攀灌]報》以“至死不分離”為題,做了系列報道,贏得今年普利策新聞獎公共服務獎。
美國女性人口在25個高收入國家女性總人口中占32%,但因槍支致死的女性人數(shù)卻占到84%
美國以立法的形式將家庭暴力定為犯罪,但家暴在美國依然常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歐文分校家暴診所主任簡·斯圖瓦爾認為,量刑過輕、施暴者被釋放后易實施報復以及缺少其他配套救助措施,都讓依法懲治家暴的效果大打折扣。
對于遭受家暴的女性而言,僅將施暴者繩之以法還遠遠不夠,開始新生活是更迫切的需求,這意味著她們需要庇護所、住所、工作機會、醫(yī)療服務和心理輔導等。美國國會1994年通過《反對對女性施暴法》后,已撥款十幾億美元,希望通過建立一套完整的預防和救助體系來消除家暴,但效果不佳。以南卡州為例,全州46個縣每個縣至少有一所收養(yǎng)流浪貓狗的救護站,但對于遭受暴力傷害的婦女,卻一共只有18個庇護所。僅在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間,因庇護所人滿為患,不得不離開的女性家暴受害者就有380名。
值得注意的是,槍支泛濫讓女性被伴侶殺害的風險增加。美國暴力政策中心的報告顯示,美國女性人口在25個高收入國家女性總人口中占32%,但因槍支致死的女性人數(shù)卻占到84%。哈佛大學傷害控制中心研究發(fā)現(xiàn),槍支越多,女性被殺害的概率越高。在美國,槍支數(shù)量越多的州,婦女死于家暴的人數(shù)也越多。
美國現(xiàn)行槍支管理的思路是防止槍支落入危險人群手中,民眾合法購槍需要提供身份、住址等信息。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據(jù)此進行背景審查,家庭暴力罪犯被明確禁止持槍。官方統(tǒng)計,在需要對購槍者進行背景審查的州,女性被伴侶開槍打死的概率要比其他州低將近四成。
但現(xiàn)行法律存在明顯不足,一個明顯漏洞存在于購槍背景審查中使用的全國即時犯罪背景調查系統(tǒng)。美國進步中心學者阿卡迪·格尼和切爾西·帕森斯在去年發(fā)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目前僅有康涅狄格州、新罕布什爾州和新墨西哥州能夠提交相對完整的禁止持槍人員名單。這一缺陷意味著本應在持槍“黑名單”上的不少家庭施暴者依然可以通過合法途徑獲得槍支。
在非法渠道流轉的槍支是另一重隱患,目前美國有40%的槍支通過私人和網(wǎng)絡渠道進行交易,可輕松繞過背景審查。威斯康辛州的希娜2012年向法院申請了對丈夫的家暴禁令,但希娜的丈夫還是通過網(wǎng)站從一名私人賣家手中購得槍支,并在第二天開槍將希娜打死。
槍支與家暴的關系越來越受到關注。2014年,美國國會參議院有史以來第一次針對女性面對的槍支暴力問題舉行聽證會。但在立法層面,控槍困難重重。槍支泛濫導致的家暴高致死率,仍是美國繞不開的棘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