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讓景氣直接影響地方政府“錢袋子”。7月10日,財政部網站公布去年全國財政決算數據顯示,2014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約4萬億元,占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總盤子近八成,再創(chuàng)歷史紀錄。不過,地方財政的賣地收入在今年遇到滑鐵盧。羊城晚報記者注意到,2015年上半年,全國百強城市土地出讓金銳減至7021.7億元,較2014年同期的10890億元下滑了35.5%。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土地市場明顯分化,由于房企大面積退出三、四線城市,爭相布局一、二線城市,預料下半年一線城市的土地市場會繼續(xù)活躍,滬深兩市或會再現“地王”。而大標桿房企仍將是購地主力軍。
好日子今年上半年未持續(xù)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約為54114億元,為預算數的114.4%,大幅高于預期。之所以高于預期,其主要是因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高于預期。2014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約40480億元,高于預算數17.6%,在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總盤子中占比近八成,再創(chuàng)歷史紀錄。
不過,這種好境況并未能在今年上半年延續(xù)。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全國百強城市土地出讓金銳減,合計出讓11813宗土地,總金額7021.7億元,較2014年同期的10890億元下滑了35.5%。
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大一線城市的土地出讓金也出現了明顯的減少,上半年賣地收入合計只有1655.64億元,較2014年同期的2605億元下滑了36%。
供地減少導致成交大降?
對于今年上半年賣地收入銳減,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供應減少是全國主要城市出現成交減少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一線城市。
在廣州,半年賣地收入縮減了一成。盡管樓市自5月份開始已出現回暖,但土地市場卻似乎仍有滯后。據搜房網數據監(jiān)控中心統(tǒng)計,2015年上半年廣州通過招拍掛方式出讓土地收入368.53億元,同比去年412億元驟減一成;成交宗地面積僅211.28萬平方米,按年初計劃推出土地面積約1621.45萬平方米計算,半年內廣州成交的土地面積僅完成全年計劃推出面積的13%。
而深圳賣地收入更是同比降八成。深圳市規(guī)土委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土地出讓金的收入達到82.7億,同比下降80.2%。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共計推出31宗地(不含深汕合作區(qū)地塊),土地面積達44.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9.7%,環(huán)比增幅2.1%;土地收入達82.7億元,同比下降80.2%,較去年下半年也有38.6%的跌幅。
多地下半年鉚足勁發(fā)力
顯然,土地出讓金收入下滑將嚴重影響地方財政。Wind資訊統(tǒng)計,目前可查的20個省市的土地依賴度情況,有12個省國有土地出讓金占財政收入比重超過50%。其中,海南、江西2014年國有土地出讓金甚至占到財政收入的75%。同策咨詢研究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即使是北上廣,2013年對土地財政依賴度也高達50%-60%。
為此,多個地方政府也將鉚足勁在下半程發(fā)力。以廣州為例,今年上半年,廣州商住用地面積只推出了全年計劃的13%,也就是說,八成多的商住土地需在下半年推出。(記者 趙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