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記者 王 濤
打山貨每天能賣百十元錢,成了炎炎夏季袁漢友最開心的事情。
在山林里辛苦了一天,扛著沉甸甸的山貨,臉上的喜悅心情溢于言表。
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商洛之地多峻嶺,靠山吃飯自古不變。其廣闊的山地和復雜多變的土壤、氣候孕育了無數(shù)的奇花異卉,這些神奇的植物,千百年來被人們開發(fā)利用,作為祛病健身的良藥。夏季,是五味子、連翹等野生藥材成熟的季節(jié),一些偏遠地區(qū)的群眾再次走進深山老林。他們把采藥叫“打山貨”,以此掙些微薄的收入補貼到細水長流的日子。
深山采藥人
商南縣十里坪鎮(zhèn)轉(zhuǎn)路溝村,一個被群山環(huán)抱的村落。村民世代以農(nóng)耕為主,當然“打山貨”也是他們夏季生活的一部分。采藥的季節(jié),這里的一部分農(nóng)民就會搖身一變成為行走深山的采藥人。
兩個月來,村民翁大榮每天都是天一亮就進山,帶上干糧,一個竹簍,一把鋒利的鐮刀。在深山老林里一呆就是一天。多年的采藥經(jīng)歷,她對方圓十幾里范圍內(nèi)的山林都很熟悉,什么地方適合長什么藥材,她的心里都很清楚。每到夜幕降臨,準會收獲滿滿一竹簍的藥材。
“最好的一天打了27斤連翹,10多斤五味子,能掙200多元錢。”雖然很辛苦,但是對于翁大榮來說一天能掙200多元錢,已經(jīng)很不錯了。在她和鄰居的院子里,到處都是晾曬的山貨。
采訪中,正好有一位藥材販子上門收購連翹,沒有討價還價,翁大榮的丈夫袁漢友拿出了一紅色塑料袋連翹交給藥材販子,按照7元錢/斤的價格成交。交易的時候,他們的臉上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這也許也成了他們在這個炎熱的夏季最快樂的時候。
采藥的艱辛
8月7日下午,太陽依然火辣,為了體驗采藥的艱辛與快樂,記者決定跟隨袁漢友進山。目的地是對面的山上,因為這里離村子近,而同村的村民采藥的時候往往會走得更遠,不太會注意眼前的這片山坡,同時也是怕記者吃不消。
我們?nèi)c左右出發(fā),在上山的路上汗水已經(jīng)濕透了衣背,可是袁漢友卻毫不在乎,看起來很輕松。上山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袁漢友在兩年前做過一場大手術(shù),因此平日家里的重活都落在了妻子翁大榮身上。這幾天,看著妻子滿山的打山貨,他的心里有些內(nèi)疚,因此當妻子進了遠處的深山,他則在房前屋后的樹林里撿拾一些山貨。
在半山腰處,袁漢友發(fā)現(xiàn)了幾棵連翹,雖然長的不厚實,但是他依然欣喜如狂,不顧前面的懸崖,小心翼翼地摸索著前進。在這個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打山貨并不是想象中的在山林中穿梭,他們更多的時候要小心翼翼,因為腳下有荊棘、胡蜂、地洞等太多不可預知的兇險。
前行的過程中,袁漢友不時地提醒記者要注意安全,因為去年的這個時候,妻子翁大榮就是因為沒有注意腳下的胡蜂,被蟄了幾下,差點沒命……
兩個小時以后,記者已經(jīng)是口干舌燥,汗流浹背、滿身是被蚊子叮的包,看著記者的狼狽相,袁漢友決定下山回家,準備第二天再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