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選秀一夜成名之后怎么辦?有多少人還記得那么多海選的第二、第三名?成名之路,是否有黑幕?將于28日在藝海劇院上演的舞臺劇《瘋狂電視臺2之選秀風云》大膽揭開了電視選秀類節(jié)目的假象,也為選秀明星找到了出路——出演舞臺劇。平安、馬璐已經(jīng)透露,將在劇中亮相。
成名集中在歌壇
近年來海選的門類九成集中在歌唱,偶爾有表演類,因此選秀明星成名后的演藝道路往往還是集中在歌壇,至于是出唱片還是開演唱會——從商業(yè)角度來看,肯定是演唱會來錢快。
因“中國好聲音”出道的吳莫愁,通過代言收入頗豐。但并非所有新人都有如吳莫愁這樣的號召力,能接到廣告代言的新人并不多。偶爾也有參演影視劇的,但因為影視投資動輒以千萬元計,投資方不會把寶押在影視新秀身上。所以,演唱會還是選秀明星持續(xù)事業(yè)線的常規(guī)選擇。
拓寬事業(yè)演戲劇
但演唱會的投入也以百萬元計,像鄧紫棋這樣積累了超高人氣后,只有開演唱會才會大賺。因此,在星途上掙扎的選秀明星們,首先要爭取的是曝光率,于是,成本投入相對低,演藝要求未必高的戲劇,就成了他們亮相的舞臺。
剛出道時,張靚穎就參演過舞臺劇《茉莉花》,同時期的“快樂男聲”蘇醒也嘗試了話劇《仲夏夜之夢》,當年,這對于這兩位初出茅廬的選秀新人來說不失為一項有益的探索。近年來,這樣的跨界嘗試也變得越來越成熟。去年,“中國夢之聲”的許明明和“我型我秀”的馬璐亮相于“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主演的話劇《短波》。同樣以選秀出道的歌手霍尊也在話劇《美食大王牌》中擔當重任,他在劇中的表演可圈可點。即使是從沒為自己出路發(fā)愁過的李宇春也史無前例地演起了話劇,在賴聲川的《如夢之夢》中大放異彩。此次,平安和馬璐將繼續(xù)客串《瘋狂電視臺2之選秀風云》。這樣的資源整合對舞臺劇的普及和選秀選手的職業(yè)發(fā)展都有積極影響。
選秀融入舞臺劇
選秀明星大多不是科班出身,最擔心被人詬病“演藝道路不長久”,因此致力于“多才多藝”“練內(nèi)功”。他們出演的舞臺劇,相對更注重音樂舞蹈成分,娛樂性更強。一來,這是慮及他們的自身條件,二來,這也是舞臺劇娛樂化的嘗試方向。
以《瘋狂電視臺2》為例,該劇就是把電視節(jié)目制作移植到話劇舞臺的跨界實驗,演出現(xiàn)場與一般話劇不同,有導播、攝影棚、直播屏,觀眾會誤以為走入了電視錄制現(xiàn)場。而主演從從(唐從圣)常年活躍于臺灣電視熒屏,對于臺灣電視選秀文化也是如數(shù)家珍。
對平安、馬璐而言,此次參演舞臺劇是一次考驗,雖然很多時候他們只要本色出演,而對觀眾而言則是一次雙重體驗,既有現(xiàn)場看選秀的風云變幻,又有體會舞臺劇表演的身臨其境感。
本報記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