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日視點:三維度看中國經濟半年報的“含金量”
7月15日,中國經濟半年報“出爐”。國家統(tǒng)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GDP達660536億元,同比增長5.3%。在外部環(huán)境更趨嚴峻復雜的背景下,GDP增速超過全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這份成績單再次印證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活力。
今年以來,各地區(qū)各部門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上半年主要經濟運行指標好于預期。這份“高含金量”成績單背后,消費、外貿與新質生產力協(xié)同發(fā)力,勾勒出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形”與“勢”。
一則,消費層面,內需“壓艙石”作用凸顯。上半年,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8.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2%,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社零總額同比增長5.0%,較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
消費復蘇得益于三大動能:首先是政策催化,上半年財政政策加力支持,以舊換新政策成效顯著,今年以來相關商品銷售額已超1.4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總額。其次是結構升級,服務消費、假日消費、綠色消費等同步發(fā)力,比如免簽“朋友圈”擴大帶動“中國游”“中國購”持續(xù)升溫,“五一”假期、端午假期,適用免簽政策入境的外國人人次分別同比增長72.7%、59.4%。最后是收入支撐,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4%,農村居民實際收入增速(6.2%)快于城鎮(zhèn)居民(4.7%),為下沉市場消費注入動力。
二則,外貿層面,產業(yè)鏈以韌性突圍。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我國外貿保持較強韌性。上半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21.79萬億元,同比增長2.9%,連續(xù)9個季度站穩(wěn)10萬億元臺階。“三駕馬車”中,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31.2%。
具體來看,外貿表現亮點紛呈:首先是上半年動能優(yōu)化,機電產品出口增長9.5%,占出口總值60%。“新三樣”產品增長12.7%,工業(yè)機器人出口飆升61.5%,印證新質生產力賦能出口競爭力;其次是市場多元,上半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占比升至51.8%,對非洲、中亞進出口同比分別增長14.4%、13.8%,有效對沖了對美貿易下降9.3%的缺口;最后是主體活躍,上半年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yè)數量首次突破60萬家,民營企業(yè)進出口連續(xù)21個季度增長,貢獻率近六成。
三則,新舊動能轉換,新質生產力加快成長。DeepSeek等多模態(tài)大模型競相落地,“AI+”正在改變千行百業(yè);機器人與人類同臺競技,在馬拉松賽場中跑出無限可能;民營火箭接連上天,商業(yè)航天駛向新高度……上半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yè)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左右。
一方面,創(chuàng)新成果不斷涌現。當前,我國研發(fā)占GDP比重接近2.7%,已經超過歐盟平均水平,接近OECD國家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新興產業(yè)茁壯成長。上半年規(guī)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長9.5%,這些創(chuàng)新成果和產業(yè)融合帶動了高技術產業(yè)發(fā)展。
總的來看,在二季度國際形勢急劇變化、外部壓力明顯加大的背景下,5.3%的經濟增速背后,是消費根基的夯實、外貿韌性的淬煉,更是新質生產力破土而出的蓬勃生機。展望下半年,我國還有豐富的政策儲備和充分的政策空間,有能力以高質量發(fā)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huán)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確保我國經濟穩(wěn)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