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shù)說新中國75年|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成效顯著 科技強國建設有力推進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科技事業(yè)經(jīng)歷了從“向科學進軍”到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從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到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從全面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到開啟科技強國建設新征程的壯闊旅程。當前,具有中國特色…
來源:新華社 時間:10-05 -
多樣玩法勾勒假期“活力圖景” 假日文旅消費旺
看全新煥彩光影秀,荊楚文化躍然于眼前;齊聲高唱告白祖國,悠揚樂章在夜空中回蕩;賞精彩民俗演出,傳統(tǒng)戲曲表演收獲熱烈掌聲……國慶佳節(jié)之際,“中國紅”點亮武漢夜空,夜幕下的黃鶴樓裝扮一新,喜迎八方來客。自…
來源:人民網(wǎng) 時間:10-05 -
夜經(jīng)濟激發(fā)消費潛能——假期市場熱點見聞④
夜幕降臨,煙火升騰。10月3日晚,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紡織路上的“來in南”互聯(lián)網(wǎng)文創(chuàng)園,迎來了一天最熱鬧的時刻。大批的市民游客涌入文創(chuàng)園,感受文旅新業(yè)態(tài)帶來的獨特體驗。來自上海的游客徐天與親友一起,走進園區(qū)…
來源:經(jīng)濟日報 時間:10-05 -
國慶假期紅色旅游持續(xù)升溫 游客年輕化趨勢明顯
在江西南昌,紅色旅游線路持續(xù)升溫,其中,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今明兩天(5日、6日)的門票都已售罄。游客黃存宏的爺爺今年已經(jīng)91歲了,少年時曾參過軍。趁著國慶假期,黃存宏陪著老人再次走進南昌八一紀念館。游客黃…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時間:10-05 -
交通先行脈搏強勁 流動中國生機勃勃
國慶期間,粵港澳大灣區(qū)環(huán)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江面船舶來來往往,跨江跨海通道車流滾滾。圖為10月2日,南沙大橋海鷗島互通立交上車輛穿梭。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交通運輸是國民經(jīng)濟的基礎性、先導性、戰(zhàn)略性產(chǎn)業(yè)…
來源: 時間:10-05 -
數(shù)據(jù)看變遷 | 75年來“小”蠟燭闖開海外“大”市場
央視網(wǎng)消息:你還記得最近一次用蠟燭的時候嗎?75年來,蠟燭從過去的照明工具到現(xiàn)在成為營造氛圍的“小幫手”。下面,我們就透過小數(shù)據(jù)來看看蠟燭是如何講述我們75年的故事的。新中國成立初期,蠟燭是稀罕物,進口的…
來源:央視網(wǎng) 時間:10-05 -
內地香港的“雙向奔赴”讓交通和支付如此順暢
國慶期間,香港舉辦豐富多彩的慶?;顒樱罅柯每驮L港,而便利的交通和順暢的支付系統(tǒng),提升了內地游客在香港的體驗感。南京游客梅先生:從深圳到香港非常方便,然后我們選擇了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高鐵。非???,基…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時間:10-05 -
從草原到大海!看這個藏族小伙“海上逐夢”!
鋪開時光的卷軸,回首歲月的印記,在祖國大家庭的懷抱里,古老高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族人民正昂首闊步,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西藏新征程。西藏衛(wèi)視+推出《我的家國情》專欄帶您走近一個個在祖國懷抱里成長把殷…
來源:西藏衛(wèi)視+ 時間:10-05 -
中國海軍戚繼光艦、井岡山艦到訪馬來西亞
中新社吉隆坡10月5日電(曹翰文喻俊浩張彥青胡于濤)根據(jù)年度國際軍事合作計劃,當?shù)貢r間10月5日上午,執(zhí)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學員遠海實習訪問任務的戚繼光艦、井岡山艦抵達此次航行訪問的第一站——…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時間:10-05 -
人民軍隊與祖國同奮進共成長|《堅守的力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夢想是生活的彼岸是快樂的追尋是成功的指引而我的夢想就是堅守你的夢想堅守是一個人日復一日始終如一干著一件事是一群人日復一日眾志成城干成一件事是幾代人日復一日隱姓埋名干好一件事我無名、…
來源:中國軍號 時間:10-05 -
加征關稅和吸引投資不可兼得,歐盟應該做出理智選擇
當?shù)貢r間10月4日,歐盟成員國進行表決投票,通過了歐盟委員會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提議。譚主了解到,10個歐盟成員國投了贊成票,12個歐盟成員國棄權,德國、匈牙利、馬耳他、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投了反對票。投票…
來源:玉淵譚天 時間:10-05 -
以文藝之名,赴時代之約!這首歌,14億中國人都會唱……
走過75年征程的新中國砥礪奮進書寫輝煌從一部部流淌在歲月長河的民族經(jīng)典文藝作品中我們看見共和國的足跡找到來時的道路和啟程的初心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總臺文藝節(jié)目中心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中國藝術研究…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時間:10-05 -
石榴花開籽籽同心 浙江厚植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根基
中新網(wǎng)杭州10月5日電(郭其鈺)沉浸式演出、藝術下鄉(xiāng)、鄰里集市、巡游踩街、公益電影放映……今年9月,2024年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主題文化活動·浙江篇啟動,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時間:10-05 -
浙江建德:“生態(tài)警務”助推“荷美經(jīng)濟” 實現(xiàn)一方共富
中新網(wǎng)杭州10月5日電(王瀟婧王曉娟)“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在浙江杭州建德市,碧綠的荷葉隨風搖曳,不時會見到一大片紅的、白的荷花,競相開放,映襯著遠處白墻黛瓦的民居,宛如一幅水墨畫。每年9月…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時間:10-05 -
從“里山外山”到“福馬同城生活圈”
中新社福州10月5日電題:從“里山外山”到“福馬同城生活圈”中新社記者閆旭“山一程水一程,望眼欲穿癡癡等”……兩年前,福州市連江縣臺辦主任林本雄和馬祖鄉(xiāng)親曹常斌兩位相識多年的老友,有感于福州…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時間:10-05 -
(走進中國鄉(xiāng)村)在莫高里工匠村探尋敦煌石窟“誕生密碼”
中新社蘭州10月5日電題:在莫高里工匠村探尋敦煌石窟“誕生密碼”中新社記者馮志軍手持畫筆,在神秘莫測的“洞窟”里,跟隨畫工臨摹一幅敦煌壁畫;拿起刻刀,在雕塑林立的展廳里,跟隨泥匠塑一身飛天造…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時間:10-05 -
中外法學專家“智囊團”有何“錦囊”
中新社北京10月5日電題:中外法學專家“智囊團”有何“錦囊”中新社記者張素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目前有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3名專家委員。這個由中外法學專家組成的“智囊團”,通過接…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時間:10-05 -
福建寧化:國慶假期紅色旅游別樣紅
中新網(wǎng)福建寧化10月5日電(黃尉峰劉博文陳凱)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90周年。國慶假期,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別樣紅火,全國各地游客紛至沓來,在游玩中探尋紅色歷史,感悟長…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時間:10-05 -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最美的風景是回家的路
“看見五星紅旗飄揚起來就知道成了我懸著的心就會落地”在飛船返回艙著陸現(xiàn)場插上一面五星紅旗是航天搜救任務成功的重要標志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七號卞韓城參加了載人航天歷次飛船返回搜救任務“我們這一代航天搜救人…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時間:10-05 -
中國醫(yī)用重離子加速器應用推廣加速:4套獲批注冊4套積極建設
中新網(wǎng)北京10月5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所)獲悉,在多方支持和努力下,脫胎于大科學裝置蘭州重離子加速器研究成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醫(yī)用重離子加速器,近5年來應用推廣取…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時間:10-05 -
我科學家領銜首次初步實現(xiàn)日冕磁場常規(guī)測量
【瞧!我們的前沿科技】光明日報北京10月4日電(記者晉浩天)日冕作為太陽最外層大氣,其磁場是日冕加熱和空間天氣災害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但由于日冕磁場較微弱,各國科學家對于如何開展磁場測量始終未取得太大…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10-05 -
清澈的愛 只為中國|昂首向未來
3000多年前,根植于華夏子孫心中的兩個字符——“中國”,被鐫刻于方寸之間。泱泱中華,穿越數(shù)千年的厚重歷史,走過百年來的風云激蕩,生生不息,仍如旭日朝陽。你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氤氳著生…
來源:新華社 時間:10-05 -
國慶黃金周全國鐵路發(fā)送旅客人次累計1億+
9月29日國慶黃金周運輸啟動以來,全國鐵路累計發(fā)送旅客1.05億人次,運輸安全平穩(wěn)有序。10月4日,全國鐵路發(fā)送旅客1754.7萬人次,連續(xù)5天超1700萬人次。10月5日,鐵路客流繼續(xù)保持高位運行,中短途客流增…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時間:10-05 -
(中國新貌)曲阜:東方圣城賡續(xù)文明互鑒時代新篇
中新社山東曲阜10月5日電題:曲阜:東方圣城賡續(xù)文明互鑒時代新篇作者李欣王采怡曲阜,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誕生、講學、墓葬和后人祭祀之地,因此也被稱為“東方圣城”。…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時間:10-05 -
(中國新貌)“從牛背上走下來的火箭總師”的三個夢想
中新社北京10月5日電題:“從牛背上走下來的火箭總師”的三個夢想中新社記者馬帥莎“我是一個從牛背上走下來的火箭總設計師?!弊鳛橹袊谝淮教烊耍袊こ淘涸菏魁垬泛乐t遜地自稱。年過八旬的他,…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時間:10-05 -
紅旗渠精神激勵我們去奮斗、去奉獻(文化中國行·走進專題博物館)
圖①:紅旗渠紀念館外觀。本報記者李卓爾攝圖②:學生在紅旗渠體驗獨輪車運石頭。圖③:學生在紅旗渠紀念館參觀。圖④:紅旗渠紀念館展陳布置。圖…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時間: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