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主任、副主任醫(yī)師 王鍥
兒童健康小貼士
重慶晨報永川讀本訊 記者 王倩 每年5-9月是兒童手足口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多數手足口病患兒一周左右自愈,但也有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fā)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發(fā)展快,可導致死亡。
兒科主任王鍥提醒,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為對癥治療。在疾病高發(fā)季節(jié),一定要注意的衛(wèi)生,防止手足口病的傳染。
“該病多發(fā)生于5歲以下兒童?!蓖蹂浾f,手足口病一般表現為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一旦孩子出現有手部、足部、肛周或者口腔粘膜及口唇附近的皮疹,性質及原因家長不好判定時,一定盡快就醫(yī),尋求專業(yè)醫(yī)務人員的幫助。
王鍥介紹,引發(fā)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其感染大多通過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密切接觸等途徑。
“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蓖蹂浾f,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同時,每日對玩具、個人衛(wèi)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在疾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yī)療機構就診。患兒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托幼單位應每日進行晨檢,發(fā)現可疑患兒時,采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某一幼托機構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wèi)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地教育和衛(wèi)生部門可決定采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