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國糧食實現(xiàn)‘十二連增’,但我國糧食安全形勢不容樂觀,我們還必須繃緊這根弦,建立國家糧食安全長效機制?!?月14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yè)大學教授陳溫福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略有憂慮地表示。
陳溫福說,我國現(xiàn)在的糧食是暫時性過剩,“國外糧食到岸價低于我們國家的糧食保護收購價,大量進口低價糧食代替國內糧食,出現(xiàn)‘進口糧入市、國產糧入庫’現(xiàn)象”。
糧食“暫時性過?!睂⒓哟笪覈U霞Z食安全的難度和風險。陳溫福說,這帶來兩個后果:一是我國糧食價格大幅度下跌,極大挫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增大我國糧食安全的不確定性;二是糧食庫存加大,增加庫存成本和財政負擔。
“現(xiàn)在最擔心某些國家通過糧食來搞垮我們的經濟。在大豆上我們已經喪失主動權。你想不吃轉基因大豆榨的油都不行,因為我國自己大豆產量不夠。水稻和玉米應該防患于未然?!标悳馗1硎?,解決我國糧食長治久安問題不難,18億畝耕地加上現(xiàn)在的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水平足以解決問題,國家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陳溫福建議,盡快投資建設十億畝高標準糧田,保證旱能澆、澇能排,“藏糧于地”,確保每年5億噸糧食產能,實現(xiàn)國家永久糧食安全;增加農業(yè)科技投入,“藏糧于技”,通過采取先進育種手段培育產量潛力更高的新品種,提高品種本身的增產潛力,實現(xiàn)用最少的土地生產出更多的糧食。同時,通過跨國開發(fā)和技術輸出,將國外資源為我所用,走出去、生產出、拿進來,保障我國糧食安全。(通訊員張宜軍 記者李晨)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