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莫斯科5月7日電 題:訪“蘇聯英雄”:從“逃兵”到空軍少將
中新社記者 王修君 田冰 張明新
“我不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如果不是戰(zhàn)爭,我還在烏克蘭當飛行員教練”。
7日,莫斯科西區(qū)的老兵活動中心,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阿爾吉奧緬卡這樣描述自己軍旅生涯的開始。
今年已經97歲的阿爾吉奧緬卡穿著一身銀色空軍少將禮服,筆挺地坐著,與記者只隔一張桌子。盡管已經上了年紀,但在采訪前,他仍然要求先喝上幾杯伏特加。很快,他情緒高漲起來,說起了自己不惜當“逃兵”也要上前線的經歷。
阿爾吉奧緬卡出生在烏克蘭農村,17歲時加入了航空俱樂部。在俱樂部里面,他訓練刻苦,且有天分,僅一年后他就能夠指導新人飛行了。
阿爾吉奧緬卡說,那樣的生活不錯,“本來我可能一直在烏克蘭,但戰(zhàn)爭改變了我的生活”。
1941年6月德國兵分三路入侵蘇聯?!拔夷菚r就希望能夠駕駛飛機參戰(zhàn)”。但阿爾吉奧緬卡的愿望起初沒能實現。
“戰(zhàn)爭開始后我被調到烏克蘭南部的赫爾松戰(zhàn)斗機學校任教”,阿爾吉奧緬卡說,“我不斷地打報告,說希望能到前線當飛行員。但當時學校說這里更加需要我”。
“我又能怎么辦呢?”阿爾吉奧緬卡攤開雙手說到。在戰(zhàn)爭初期,蘇聯飛行員損失嚴重,因此很多新人需要培訓。
這種狀況一直到1943年才略有好轉。阿爾吉奧緬卡說,自己希望上前線的心又活動了起來。
“那一年5月,學校來了一群西部軍區(qū)飛行中隊的學員。他們受訓后將直接前往前線參加戰(zhàn)斗。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機會”。
在學員們結束培訓臨走之際,阿爾吉奧緬卡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一個相熟的學員。那名學員決定帶他到前線去。
“我沒有向學校報告,只隨身帶了一個包裹”。阿爾吉奧緬卡回憶起那個命運轉折點時,思考一會,說話慢了下來。
“我和學員把當時戰(zhàn)斗機拍照倉里的設備拿了出來。我藏在里面,躲過了起飛前的檢查。直到快起飛時,我才鉆了出來,坐到了射手座位上”。當自己在轉場時被放到第93近衛(wèi)強擊機隊時,他的心情才放松下來。
“對于學校來說,我是一個逃兵”,“因為沒有人知道我去哪里了”。
“好在部隊領導并沒有深究,因為當時部隊正缺飛行員”,阿爾吉奧緬卡說道。
據他介紹,第93近衛(wèi)強擊機隊主要裝備的是伊爾—2強擊機。資料顯示,這款飛機是二戰(zhàn)中量產最大的對地攻擊機,蘇軍稱其為“空中坦克”,而德國人則叫它“黑色死神”。
阿爾吉奧緬卡到前線不久,就駕駛這款飛機參加了著名的庫爾斯克會戰(zhàn)。在那場史上最大的坦克對戰(zhàn)中,阿爾吉奧緬卡駕駛伊爾—2擊毀了多輛德國坦克和裝甲車。
“那次戰(zhàn)斗后,部隊政治部授予了我中尉軍銜。自那時起,一切都好了起來”。阿爾吉奧緬卡笑著說到。
此后,阿爾吉奧緬卡在戰(zhàn)場上多次駕駛伊爾—2強擊機出擊。他總共完成了182次飛行任務,并擊落了3架德國轟炸機和一架殲擊機。戰(zhàn)后,阿爾吉奧緬卡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說完自己的經歷,阿爾吉奧緬卡又給自己倒上了一杯。他說,自己愛喝酒的習慣就是在前線養(yǎng)成的。前線飛行員待遇好,可以定期獲得伏特加和白蘭地。
雖然愛喝酒,但阿爾吉奧緬卡看起來很健康,并沒有因為喝酒而顯得特別衰老。在他身后的墻上,是一張他給中學生講課的大照片。照片拍攝于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現在的他看起來和那時并沒有很大差別。
因為戰(zhàn)爭,阿爾吉奧緬卡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從“逃兵”到少將,命運似乎更加精彩。而在那個年代,被戰(zhàn)爭改變命運的人無計其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