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被盜刷,銀行本來就該負全責
因銀行卡被異地盜刷8萬余元,儲戶要求銀行進行賠付,而銀行以儲戶未報警、盜刷的事實并未查清為由,拒絕賠償。近日,北京市三中院二審駁回銀行上訴,判令銀行支付梅老太被盜刷的8萬余元及利息。(6月15日《京華時報》)
二審法院判決的關鍵理由是,銀行作為金融企業(yè),應當承擔對銀行卡真?zhèn)蔚膶嵸|(zhì)審查義務。偽造借記卡異地取款操作行為的發(fā)生,說明銀行制發(fā)的借記卡信息存在被復制的安全隱患以及交易系統(tǒng)無法識別偽卡的技術缺陷。這一判決符合權利義務相一致的法律原則,司法實踐中應予普遍遵循和適用。
從社會效果上來講,這一判決具有示范價值,對強化銀行儲蓄安保責任,完善銀行卡防偽技術,提升金融服務質(zhì)量,確保弱勢用戶權益,減少由銀行卡盜刷等引起的扯皮糾紛,都具有積極意義。換句話說,也就是用司法手段維護了儲戶的合法權益。
當然,現(xiàn)行法律對類似案件并無專門規(guī)定,加之各地法院法律理解上的不同,造成處理結果也各有差異。用戶權益僅因司法地域不同就無法獲得同樣的法律保障,暴露了法律的滯后性短板。因此,應從國家層面及時修訂現(xiàn)有法律,包括確立銀行“實質(zhì)審查義務”的裁判規(guī)則,并針對各種可能情形,出臺具體操作細則,維護法制的嚴肅性和統(tǒng)一性。
□符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