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8月11日電 題:中國戰(zhàn)區(qū)南京受降地:歷盡血火洗禮???耀世民族榮光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8月的南京,流焰似火。在南京城東的南京軍區(qū)大院內(nèi),驕陽炙烤,知了聲聲。
烈日下,一批年輕的中國軍人,整齊走進軍史館、重溫歷史——1945年9月9日,中國戰(zhàn)區(qū)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正是在這里舉行。
今天的軍史館仍是一座古樸建筑,灰墻藍瓦,立柱提肩,覆以三層鐘樓,70年來外觀不曾大變。其前立碑“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舊址”,掛牌“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左右兩株百年白榆樹,同它一起,見證了當年南京受降歷史性時刻。
軍史館環(huán)形大廳內(nèi),呈遞降書的歷史性一幕,被數(shù)尊仿真人像定格再現(xiàn)?!拔宜坪趸氐?0年前的那個瞬間”,人像前仔細探看的年輕軍官說。
1945年9月9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禮堂正門上方塔樓,鑲嵌著巨大的紅色“V”字,以示勝利。禮堂前大街每50米豎一旗桿,旗桿下,中國士兵全副武裝、精神抖擻。禮堂內(nèi),受降席位上方,懸掛著孫中山大幅照片。
上午9時,鐘響。在這中國人視之為“三九良辰”的時刻,受降儀式開始。
侵華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坐在長桌的一端,與昔日的學生——中國受降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面對面,準備投降。侵華日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從何應欽處領(lǐng)取降書,交予岡村寧次,岡村寧次簽字,并從上衣口袋中取方章、蓋章。小林淺三郎再次移步至何應欽面前,躬身雙手呈遞降書,何應欽起身接過。
“受降儀式僅持續(xù)了20分鐘。期間,岡村寧次表情沉重,由于緊張窘迫,蓋章時還把印章蓋歪了”,南京軍區(qū)軍史館講解班班長楊迎說。
實際上,在“承擔”受降典禮歷史重任之前,這座老宅一直“沿襲”著重要軍事功用,曾作為民國時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中國陸軍總司令部。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員王曉華告訴記者,在中國抗戰(zhàn)宣告勝利的1945年,滿目瘡痍的南京城中,這座建筑保存比較完好、場地大,且有軍事“血統(tǒng)”,曾作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禮堂,備受蔣介石看重,因此,它成為了受降典禮舉辦地的第一選擇。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員戚厚杰分析,當時,南京是國民政府的首都,也是侵華日軍的指揮巢穴所在,選擇在南京的軍事機構(gòu)中受降,必定對侵華日軍產(chǎn)生巨大震懾作用。
“日軍侵占南京后,對無辜民眾進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欠下舉世驚駭?shù)难獋谶@里舉行受降儀式,對受降者來說,是巨大的心里撫慰與補償?!逼莺窠苷f。
歷盡血火洗禮的古老建筑,仍在延續(xù)它的歷史使命。
據(jù)楊迎介紹,南京解放后,它先后被改作華東軍事政治大學、南京軍事學院,1969年改為南京軍區(qū)大禮堂。2005年,南京軍區(qū)對其進行保護性修繕,建設(shè)三層軍史館,中國戰(zhàn)區(qū)投降簽字儀式原址就地保留在一樓環(huán)形大廳中;并且制作了高仿真人像、復制品桌椅等,以還原受降現(xiàn)場。
著名的巨幅油畫《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時·南京》復制品,如今也懸掛在“受降現(xiàn)場”,供來者觀摩。
創(chuàng)作人、油畫家陳堅,回憶起創(chuàng)作心路歷程仍然十分感慨。他說,受降儀式很短,但為此,中國人民走了整整八年,付出了巨大代價,“它是我大半輩子傾注心血最多的作品,希望世人謹記悲壯的民族抗戰(zhàn)史”。
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二戰(zhàn)日本無條件投降紀念日也已臨近。炎炎夏日中,親歷歷史的這座老樓,正迎來規(guī)??涨暗膮⒂^者。
負責接待、講解的楊迎告訴記者,平日里軍史館只接受預約參觀,近期,實地參觀的人流猛增,平均每天要接待三批次。
南京地方志辦公室研究人員胡卓然也在參觀人流中。他翻閱大量史料和黑白照片,并到受降地原址實地感受:“雖然儀式現(xiàn)場布置簡樸,但絲毫無損于最后獲取的這份勝利榮光,這份榮光由全民族多年浴血奮戰(zhàn)換來?!?/p>
作為一名酷愛歷史研究的“新南京人”,胡卓然說,南京曾經(jīng)是一座悲愴的城市,侵華日軍在此進行了泯滅人性、曠世未聞的大屠殺,30萬同胞慘遭屠戮,這里的每一片土地、每一座建筑都被同胞的血浸染過,都是日軍暴行的見證。然而,在古城南京,這里又見證了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終極“中國榮耀”,這是不能忘卻的紀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