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提升公眾對殯葬文化的理解,通過加強宣傳教育,讓人們認識到殯葬的意義在于緬懷與尊重逝者,而非攀比炫耀?!?/p>
這段來自人民網(wǎng)“領導留言板”的留言,道出了網(wǎng)友心聲——殯葬是承載著溫情與思念的精神寄托,而非用于攀比的工具。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簡約環(huán)保的殯葬方式表達對逝者的緬懷?!敖衲昵迕鳎鞯貜V泛開展文明祭掃主題活動,通過開設‘文明殯葬’講座、發(fā)布倡議書、播放短視頻等方式,倡導群眾以鮮花祭祀、網(wǎng)絡追思等低碳方式緬懷故人,共同營造了平安、文明、祥和的祭掃氛圍?!泵裾可鐣聞账鞠嚓P負責人說。
五一臨近的周末,山東濟南槐蔭區(qū)吳家堡街道文化廣場,呂劇《父親的賬本》正在上演。演員甩著水袖唱道:“莫道那紙灰漫天是孝心,且看這清風明月伴親魂……”
臺下,剛為父親辦完葬禮的市民趙先生濕了眼眶:“戲里許多情節(jié),就是我家的真事。”文化站站長的巡演日志記著:127場演出覆蓋5萬人次。
今年清明,一場以“情暖清明 禮敬生命”為主題的清明共祭活動在漢王公墓舉行,茅村、張集、雙山公墓設置點位進行全程同步直播,共同向市民傳遞綠色祭掃理念。這一活動由徐州市殯葬管理服務中心籌劃,旨在提高綠色殯葬、文明祭掃的認知度和參與度,現(xiàn)場包括開場致辭、集體默哀、誦讀祭文、敬獻花籃、祈福儀式、政策宣讀、倡議簽字等環(huán)節(jié),吸引了線上線下許多市民參與。
同樣是在江蘇,常州龍城古園的5G生態(tài)紀念館內(nèi),2025年清明的“紙鳶寄思”活動創(chuàng)下新紀錄:3萬只可降解紙鳶載著電子信標升空,形成璀璨的“星空幕布”;揚州古運河的水下紀念園里,祭掃者的留言被轉化為魚群游動的光影圖案。
湖南省常德市積極推進殯葬移風易俗,創(chuàng)新推出“一日禮葬”的節(jié)儉辦喪模式,規(guī)范殯葬禮儀行為,簡化和規(guī)范辦喪流程,讓治喪過程在莊重、綠色、寧靜的氛圍中凸顯對生命的尊重。
2024年,在全國2000多個網(wǎng)絡祭掃平臺上,網(wǎng)絡祭掃達1.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了37%。網(wǎng)絡祭掃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祭奠方式。
當電子燭光取代紙錢灰燼,當三日簡葬替代七日做齋,一場關乎生死觀的文明變革正重塑中國城鄉(xiāng)的精神肌理,也推動著一場靜默而深刻的文化嬗變。(實習生陳一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