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外的丹江河邊,聳立著一座非常罕見的“護林鄉(xiāng)規(guī)”碑刻,乃清朝護林防火石碑。這塊護林碑高約1.7米、寬約0.8米,青石質(zhì)地,圓首,無座,被青磚包砌。面對江水的碑陽額題四字“規(guī)留萬古”,字跡清晰可辨,上刻“光緒十三年十一月立”,距今已有126年。石碑陰額題四字“永垂不朽”,碑文大意是梳洗樓是秦楚豫三省接壤之地,“以商養(yǎng)生,各守本業(yè),勿可妄為”,鄉(xiāng)規(guī)約定,“漆樹,偷砍一棵者,罰錢一千文,一枝者,罰錢五百文;柴山樹林,偷砍一林者,罰錢一千文,砍一擔者,罰錢五百文;禁牛羊豬雞入地賤食禾稼,倘食苞谷一棵者,罰油一斤……”鄉(xiāng)規(guī)約定,如有違反的,“輕則同眾議罰,重則送官究懲”。
一塊碑石兩面都有碑文,而且涉及到120多年前的政治、經(jīng)濟、民生多個方面,實屬罕見。雖經(jīng)百年風雨侵蝕,江水幾次淹沒,至今仍巍然挺立,碑體完好,碑文無損。百年育人,十年育樹,從中可以看出先民愛林護林的決心和斗志,賞罰皆分明。今天仍對梳洗樓村乃至全縣育林防火有重要警示作用和參考借鑒價值。
梳洗樓村海拔只有214.2米,是陜西省海拔最低的地方。歷史上,梳洗樓處于商山古道和丹江航運的交會處,便利的交通條件,使這里的大宗土特產(chǎn)生漆、桐油遠銷湖廣等地,小有名氣。改革開放后,梳洗樓人又利用海拔和氣候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蜜桔種植,加上土壤適宜,這里生長的蜜桔個大味甜。深秋時節(jié),滿山遍野,房前屋后,到處是一片片金燦燦的蜜桔,造林愛林,讓梳洗樓人嘗到了甜頭。由于海拔低,氣候溫熱,其物象與秦地又有不同,每年夏季小麥收割有全縣“第一鐮”之美譽。歷史悠久,山川秀麗,歷來成為游人向往之處。
有歷史記載,明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在明朝天啟三年途徑梳洗樓,從丹江泛舟而下出商南,結(jié)束為期6天的商洛旅行,留下了《游太華山日記陜西西安府華陰縣》和《徐霞客日游記》。徐霞客先生的商洛之旅,在他三十多年的旅游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梳洗樓也因徐霞客而載入史冊,留芳391年。
著名作家賈平凹、阿城、著名女電影演員斯琴高娃曾來過梳洗樓村,電影《月月》大部分外景曾拍攝于此。據(jù)村子老年人回憶,《月月》拍攝期間招錄農(nóng)民演員,村中好多人樂壞了,踴躍報名參加試鏡,都想當“名人”!《月月》1986年上映后,“梳洗樓”也隨之名聲揚外,成為厚重的文化瑰寶,在秦嶺南麓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