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杭州城的饅頭山,對南宋歷史稍有研究的人肯定會脫口而出四個字——“天子腳下”。事實上,作為南宋皇城的東起點,饅頭山麓不止是皇城根下,它和皇城只有一墻之隔。地段之珍貴,堪比西子湖畔。
在這里有一個以饅頭山為名的社區(qū),住在這里的居民,堪稱“皇帝的鄰居”。然而,與其黃金地段、絕佳景觀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這些“皇帝的鄰居”的居住條件,在全杭州都可以排得上倒數(shù),很多戶人家,甚至家中都沒有抽水馬桶,停留在方便還要靠痰盂的階段。
南宋皇城邊的“黃金寶地”
上廁所還要用痰盂
饅頭山社區(qū)可以說是正宗的老杭州風情片區(qū),老房子沿山路而建,路邊是隨處可見的小竹椅,老人三三兩兩坐在家門口曬太陽;小店門口擺著麻將桌,大白天就有人在筑長城;街邊還可以看到老式的水泥洗衣板和水井,盡顯老杭城的韻味。
路的另一邊,是長長的圍墻,墻的另一頭,就是南宋皇城的遺址。住在山腰的居民推開窗戶,映入眼簾的便是皇城遺址和綿延的西湖群山。正因如此,饅頭山一帶被不少攝影愛好者和游客們視為杭州隱藏的旅游勝地。
在一般人看來,如此景色絕佳、歷史悠久、人文豐富的黃金寶地,若是蓋商品房,房價堪比西湖邊的豪宅,若是出租,租金必定昂貴。然而事實是,饅頭山社區(qū)一間30平方米的房子月租金不到千元。居民透露,有不少人看中這里的地段和環(huán)境想要租房,但在看了房子以及居住的環(huán)境后,大多望而止步了。
這里的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排排的磚木結構老房,墻面斑駁開裂,巷子狹小昏暗,隨處可見私自加蓋的違章建筑,讓本就狹窄的巷子更加寸步難行,存在著嚴重的消防隱患,一到梅雨季節(jié),這里往往會成為積水的重災區(qū)。
80多歲的姚美紅老人在饅頭山的平房里住了60多年,她帶著記者走進她的家,打開門,一股木頭受潮的霉味撲鼻而來,房間很昏暗,不開燈幾乎伸手不見五指,家中七零八落地堆著各種老式的箱子。房間里沒有廁所也沒有廚房,老人用手一指,對面一間兩三平方米的小黑屋就是廚房,角落堆滿了蜂窩煤球。據(jù)老人說洗澡也是在廚房燒水洗,用的是大臉盆。
再往巷子里走,是她姐姐姚美珍的房子,四面墻都已經(jīng)漏風。姚美珍讓記者看她家的屋頂,因為日曬雨淋,出現(xiàn)了不少裂縫,“這些年用水泥刷過,用紙板糊過,但房子實在太老了,外面下大雨,里面就要下小雨。”更讓記者覺得“穿越”的是:兩姐妹上廁所都是用痰盂,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倒痰盂、洗痰盂?!耙郧耙叩焦矌サ梗髞碛腥讼舆h,干脆倒在垃圾堆里,環(huán)衛(wèi)工人受不了,就又建了個專門倒糞的地方。”姚美紅說。記者看到,南宋遺址墻邊的垃圾房旁,有一個倒糞池。
“在這里長大的孩子們一旦出去就再也不愿意回來住了?!币γ勒湔f,她倆是因為住習慣了,老街坊也都在,不愿意跟子女搬走。
記者從饅頭山社區(qū)居委會了解到,整個社區(qū)大約住著4000戶居民。這些年他們沒少花心思,包括屋頂?shù)难a漏,房屋外立面的重刷,社區(qū)消防專職隊的建立,盡可能地排除安全隱患。但是有些問題確實是沒法解決?!斑@里有公房,有私房,還有過去這里的村民自己蓋的房子?!鄙鐓^(qū)工作人員說,“社區(qū)內(nèi)大部分公房的抽水馬桶問題我們解決了,但私房就比較困難,需要從地下挖管道,必須經(jīng)過每戶人家,有一戶人家不同意就沒法操作?!?/p>
想拆遷暫時難以實現(xiàn)
拆了也不能重建
記者走訪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饅頭山社區(qū)的居民,一邊抱怨居住條件差,一邊又做著拆遷后一夜暴富的美夢。然而,他們的這一夢想,從目前來看難以實現(xiàn)。
記者采訪了杭州市上城區(qū)住房和城市建設局的工作人員倪佳佳,倪佳佳表示,饅頭山社區(qū)是杭州市政府這些年來比較關注的地塊,但同時它也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它因為地理位置特殊,既屬于上城區(qū)又是皇城保護區(qū),而保護區(qū)要按照保護區(qū)的改造規(guī)定來實施。”
記者了解到,幾十年來不少居民都私自搭建一些違章建筑,導致規(guī)劃越來越亂,給修補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岸宜值靥幓食沁z址,動起工來,往上往下都有限制?!蹦呒鸭颜f。有居民希望房屋加固重建,南星街道明確表示不行?!八腥硕贾溃@里是皇城遺址,地底下很有可能都是文物寶貝,往下1.5米都是不能挖的?!?/p>
而想要拆遷,則成本巨大,很難滿足饅頭山社區(qū)居民的賠償要求。
在南星街道,記者看到了一份之前關于饅頭山社區(qū)搬遷的調(diào)查。因為涉及到保護區(qū),不可能原拆原建,拆了之后,更不能造商品房,如果要拆,最大的可能性是改造成公園。
拆遷涉及到賠償?!鞍凑諔艨谒谌藬?shù),滿足杭州最低人均住房面積,在同樣標準地段的房價下拆一賠三?!痹谀欠莅徇w調(diào)查中,不少居民都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其中一位居民,一家竟然有9口人的戶口落在饅頭山社區(qū)的住房內(nèi)。
記者了解到,拆遷的賠償標準因房屋質量,裝修程度,土地面積大小等情況,獲得的賠償款各不相同。在一些居民看來,其所住地段堪比西湖,如果按照西湖邊上動輒5萬元的單價(柳浪東苑二期的價格超過每平方米7萬元),再根據(jù)目前杭州的人均住房面積是35平方米算,光這一戶九口人家,如果要完全滿足其條件,政府需拿出4700多萬元,這樣的拆遷成本根本無法負擔。
倪佳佳透露,饅頭山這邊不是一小片的問題,這里是一成片的問題。“如果市里沒有相應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這個工作是很難開展的。”
在杭州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湯海孺看來,饅頭山社區(qū)正因為不能像其他地方一樣拆了以后建高層,原拆原建,很難就地解決改善。“既要立足老百姓的大局利益,又要各方面條件都支持,從目前來看,政府也只能提供一些有限的輔助。”
好地段的舊小區(qū)
經(jīng)過改造仍然有居住性
杭州黃金地段的破舊小區(qū),不止一個。在南宋御街附近的城隍牌樓巷里一個叫下馬弄的老式住區(qū),這里居住環(huán)境同樣堪憂。
下馬弄的入口處便是一個公共浴室和廁所,兩間破舊的房子緊挨著,在外面就能聞到一股臭味,很難想象在這里洗澡的滋味。下馬弄的房子因為歲月的沖刷,幾乎已經(jīng)看不出原來粉刷過的顏色,這里的居民大多是老人和租客。
住在這里的老人多是因為住習慣了,而租客則是圖一間市中心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才1千元左右租金的便宜。從邊上的中介門店記者了解到,由于這里居住環(huán)境實在不敢恭維,這些年租客量大幅縮減,很多業(yè)主感覺拆遷無望,也選擇了將房子賣掉去其他地方購置新房。
在杭州市區(qū),還有不少老小區(qū),居住條件和饅頭山社區(qū)相比要好一些,但和新建小區(qū)相比,差距也在日漸拉開。城市化的發(fā)展下,這些老小區(qū)要整體拆遷需要大動干戈,眼下只能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nèi)進行改造。比如金祝新村,過去有些房源的廚房和廁所在過道對面,這兩年配套改造已經(jīng)基本落實,保證每家都有獨立衛(wèi)生間等生活必需設施。
根據(jù)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重要建筑和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筑為50—100年。也就是說,這些建筑,只要基本配套能夠通過改善跟上,仍舊可以滿足住客最基本的居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