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6點,夜市人聲漸沸。
廣西北海市銀海區(qū)禾塘路的一個集市,兩家酸嘢攤格外顯眼,三輪車被透明罐子圍成“展臺”,游客、老街坊接踵而來;和安商港夜間集市,游客捧著酸嘢,拍照打卡……
近年來,不少美食博主在社交媒體分享酸嘢制作過程,廣西酸嘢在網絡上走紅。
多種風味疊加,“酸、鮮、脆”是酸嘢的精華
何為酸嘢?
“嘢”在廣西的方言里指“東西”,酸嘢即酸味的東西。
廣西人常說“萬物皆可酸”。禾塘路的一家酸嘢攤上,足足有46個透明方罐子,裝著各種水果時蔬——芒果、番石榴、獼猴桃、蘿卜、包菜、蓮藕……或塊狀或片狀,品種多樣、色澤鮮亮。
溫暖濕潤的氣候和多樣的地貌,使得廣西水果品種多、產量大、質量優(yōu),為酸嘢產業(yè)提供了豐富的原料。
“先試一塊?!彼釃S攤攤主用竹簽挑起漬芒果遞給記者,只聽得唇齒間“嘎吱”作響,酸甜汁水迸濺,味蕾瞬間被激活。
酸嘢攤??透迪壬莱鱿矏鄣木売桑骸八崽鹚保蜷_胃,在炎熱的天氣尤其清爽?!?/p>
“酸嘢的精華,在‘酸、鮮、脆’三個字上?!北焙J袑幋撼羌兴釃S攤攤主邱文龍一邊削著芒果皮,一邊向記者道出多年心得,除了番石榴無需提前腌漬外,其他食材都要經過秘制甘草水的浸泡——不僅能快速去除生澀味,還能鎖住果蔬的鮮味。顧客購買時,根據(jù)個人口味撒上“靈魂蘸料”:甘草鹽的咸香、辣椒鹽的熾烈、酸梅粉的醇厚、陳皮粉的清新……多種風味層層疊加,既平衡了酸味,又讓舌尖“聽”到一場咸甜辣的交響樂,余味綿長不絕。
承載鄉(xiāng)愁的爆款,俘獲游客的心
酸嘢是伴隨許多北海人長大的一道小吃。80后北海本地人馮敏回憶,小時候家里沒這么多水果吃,村里的楊桃樹果子酸得讓人皺眉,可孩子們自有辦法——摘下來,蘸點鹽,酸澀便減輕許多,大家吃得津津有味。這也許就是北海人初級版的酸嘢。
“到外地上大學后,特別懷念家鄉(xiāng)的酸嘢,每次放假回家,都會買來吃。”馮敏說,那時的酸嘢種類不多,可就是那股味道,讓她想得厲害。
酸嘢不僅拴住了北海本地人的胃,還俘獲了各地游客的心。
上世紀80年代初,30歲出頭的麥繡開始推著小車賣酸嘢。當時,她的攤位上只有最簡單的兩樣原料:菠蘿和芒果?!澳菚r候的漁民可愛吃這個了?!丙溊C說,“他們說在海上吃多了魚蝦,回來就想換換口味。”
2018年,她發(fā)現(xiàn)酸嘢深受年輕人歡迎,決定在禾塘路的集市支個酸嘢攤?!氨焙B糜螛I(yè)發(fā)展得越來越好,游客越來越多?!彼谜婵沾虬盟釃S,附上辣椒鹽、陳皮粉等調味料,酸嘢隨著飛機、高鐵列車去往各地。
4年前,兒子接手了麥繡的酸嘢攤,一個小攤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成為一家人的生活支撐。據(jù)統(tǒng)計,廣西現(xiàn)有酸嘢生產企業(yè)28家,登記在冊的酸嘢店(含餐飲環(huán)節(jié))超過1.1萬家。
小小酸嘢,讓八桂風味走得更遠
柳州的壇子酸、玉林博白的紅糖酸、百色靖西的米醋酸、來賓武宣的紅糟酸……隨著外來人口增多,北海出現(xiàn)了廣西其他地區(qū)的酸嘢口味,本地人也正進行風味融合。如今,北海大街小巷的酸嘢攤上,各式各樣的新口味層出不窮。
邱文龍最近推出了紅糖酸嘢的新做法,受到顧客歡迎,“有很多回頭客”。這一做法和博白紅糖酸嘢有異曲同工之妙。把切好的水果澆上秘制紅糖漿,加入辣椒粉、香菜等輔料,搖晃、攪拌均勻,讓湯汁掛滿、滲入水果,令人垂涎欲滴。
近年來,廣西積極打造酸嘢區(qū)域公共品牌,注冊商標,統(tǒng)一品牌標識;重點酸嘢生產企業(yè)開展品牌設計、品牌管理運營、宣傳推廣等工作,推動廣西酸嘢品牌化發(fā)展。同時,當?shù)刂贫ㄋ釃S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推動酸嘢標準化生產。
酸嘢這份八桂風味,正在走得更遠。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4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