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國產車型為什么選擇路虎攬勝極光?國產極光將采用什么發(fā)動機?奇瑞、捷豹路虎或缺乏或根本沒有合資經驗,將如何確保捷豹路虎國產的順利進行以及合資公司的后續(xù)發(fā)展?
明天(10月21日),經過兩年建設的中印合資奇瑞捷豹路虎常熟工廠即將投產,這也預示著高檔車品牌——捷豹路虎國產之路正式開啟。
近年來,作為在中國市場增長迅猛的高檔車品牌,捷豹路虎的國產廣為關注。因此,在奇瑞捷豹路虎本土化正式啟幕之前,中國經濟網汽車圍繞眾多網友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探討,以下是人們最關心的關于奇瑞捷豹路虎國產后的“三大猜想”,也是中國經濟網記者郭濤所寫欄目《濤濤不絕》的開篇文章。
路虎攬勝極光
猜想一:首款國產車型為什么選擇路虎攬勝極光?
9月26日,奇瑞捷豹路虎宣布合資公司第一款國產車型為路虎攬勝極光。而這一點在捷豹路虎CEO施韋德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再次獲得確認。那么,捷豹路虎國產的首款國產車型為何是極光呢?
眾所周知,一個國外品牌要進行國產,首先須有一定的銷量作為支撐,否則將面臨極大的虧損風險。而捷豹路虎近年來的表現(xiàn),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的表現(xiàn)可謂搶眼。
2012年,捷豹路虎全球銷量35.8萬輛,同比增長超過30%,其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更是超過70%,達到了73347輛,中國也由此取代英國本土躍居捷豹路虎全球最大單一市場;2013年,其全球銷量42.5萬輛,同比增長19%,在中國市場則同比增長超過30%,達到95237輛;今年前三季度,捷豹路虎兩大品牌全球銷量提高12%,達到351153輛,在華勁增近四成比例,接近去年全年在華銷量。
排名上,捷豹路虎也是一路走高,目前其在中國市場已經超過沃爾沃、雷克薩斯、凱迪拉克和英菲尼迪等一眾強勁對手,僅次于奧迪、寶馬和奔馳這“德系三強”,穩(wěn)居高檔車市場銷量排名第四位。
從總體銷量看來,捷豹路虎國產基礎已基本達到。分品牌來看,捷豹前三季度全球累計銷量63234輛,僅占據集團總銷量的18.0%。路虎前三季度全球銷量為287919輛,占據集團總銷量的82.0%。而路虎最暢銷車型也就是即將國產的攬勝極光,前三季度銷售93899輛,占路虎總銷量的三分之一,比捷豹最暢銷的XF車型多出近6萬輛。
可見,選擇一款最好賣的車型進行國產,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福特204PT型發(fā)動機
猜想二:國產極光將采用什么發(fā)動機?
作為汽車產品的核心部件,采用何種發(fā)動機成為了外界對于國產極光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
由于總體銷量并不大,一直以來,捷豹路虎均采用其老東家福特的發(fā)動機。并且,最新的環(huán)保目錄信息也顯示,國產極光將采用福特2.0T發(fā)動機,由ZF提供的9AT變速器也將沿用。由此,福特發(fā)動機成為了外界最為傾向的猜測。
除此之外,捷豹路虎在不久前推出的其自主研發(fā)的Ingenium發(fā)動機系列,以及之前媒體或專家預測的奇瑞發(fā)動機都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采用奇瑞發(fā)動機的猜想是因為,奇瑞捷豹路虎合資之初,雙方便計劃合資公司除生產捷豹路虎品牌以及合資自主品牌車型外,還將生產配套的發(fā)動機,而這一發(fā)動機便是奇瑞2.0L/1.6L直噴渦輪增壓發(fā)動機。
對此,汽車行業(yè)政策法規(guī)專家、原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副秘書杜芳慈也對中國經濟網汽車表達了看法。他認為,大批量生產的車型沒有自己的發(fā)動機肯定是不實際的,而捷豹路虎這樣一個老品牌,在沒有自己發(fā)動機的情況下,能夠存活并越來越好,必有其緣由。但隨著汽車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捷豹路虎也必然要適應這一變化。國產之后,如何滿足國家對于排放以及油耗等方面的法規(guī),對其或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
猜想三:奇瑞、捷豹路虎或缺乏或根本沒有合資經驗,將如何確保捷豹路虎國產的順利進行以及合資公司的后續(xù)發(fā)展?
事實上,一些消費者對于捷豹路虎的國產表現(xiàn)出不小的顧慮,擔心國產之后,本就被質疑的捷豹路虎品質等各方面會有新的問題。
因此,要消除外界顧慮,確保合資公司的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管理團隊、質量控制、銷售模式、網絡建設等都將成為決定因素。
有消息稱,目前奇瑞捷豹路虎合資公司對于未來五年的產品已做出相應規(guī)劃,計劃每6個月推出一款新車。未來5年內,或有十款車型在該工廠投產。此外,合資自主品牌的推出將進一步擴大旗下產品的覆蓋面。
銷售方面,日前,奇瑞捷豹路虎共同成立了聯(lián)合市場銷售與服務機構,將負責捷豹、路虎以及合資自主品牌的營銷和服務。同時,至今年年底,經銷商網絡也將由目前的150家,增加至250家左右。
人員方面,按照奇瑞捷豹路虎發(fā)布的招聘信息,合資公司將招募超過350名以質量及客戶為先導的制造業(yè)精英以及其他配套部門的人才(如采購、財務、市場銷售、人力資源及IT)。此外,合資公司已在上海虹橋設立一個規(guī)模可容納400名工程師及管理人員的研發(fā)和工程設施中心。
至于,雙方將派出怎樣的管理團隊,是否具有豐富的合資合作經驗,目前還不甚了解。相信在明天的常熟工廠開業(yè)慶典上,以上所有問題都將一一揭曉。屆時,中國經濟網汽車將在現(xiàn)場為廣大網友帶來最新報道,敬請關注。(記者 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