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清華學子企業(yè)發(fā)展促進會會長、后生集團董事長賀勇 李晨韻 攝
中新網杭州5月22日電(胡豐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1日下午,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浙江省清華學子企業(yè)發(fā)展促進會會長、后生集團董事長賀勇結束與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微觀經濟學家安格斯·迪頓教授“扶貧”的話題交流后表示,作為企業(yè)主,自己將創(chuàng)造工作崗位,幫助更多人脫離貧困。
今年不到40歲的賀勇是在貧困中長大的,他出生于大巴山區(qū),是四川儀隴縣人,出生的時候沒有交通、沒有電、沒有通訊,也沒有任何的醫(yī)療條件,靠接生婆一把剪刀、一個臉盆和一條毛巾,來到了這個世界。
但那么多人里,賀勇又是幸運的。他從大巴山里面出來,跳出龍門,成為一個集團公司的董事長。“我現(xiàn)在已經實現(xiàn)富裕,但也非常關心家鄉(xiāng)貧困地區(qū)的人,如何更快的致富,更好的生活。”自身的經歷,促使賀勇開始關注貧窮、貧困本身,為什么會造成貧窮,它的原因在哪里?有什么辦法可以去改善?
“迪頓教授是研究貧窮、逃離貧窮方面的專家,在我們國家現(xiàn)有政策和現(xiàn)有措施的基礎上,我們還有什么樣更好的辦法,盡快讓我們8000萬貧困人口實現(xiàn)脫貧致富?”21日下午,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論道杭州,賀勇在現(xiàn)場向迪頓拋出了問題。
2015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是一位研究貧困的經濟學家,也是很接地氣的經濟學家。他的貧困研究,最有效的是兩個方面,用市場經濟的方法去解決貧窮,而不是補貼,其次強調對扶貧最好的方法其實是教育。
在他看來,貧困人群里面其實有很多天才,但因為缺乏教育,并無機會施展他們的才華。
“關注窮人,你要傾聽窮人的心聲,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你可以使用你手中的權力影響政府,讓他們可以繼續(xù)的用相應的一個政策來扶貧。”迪頓回答賀勇的問題時認為,中國是世界扶貧工作中最成功的例子,已經消滅了十幾億的貧窮人口。然而隨著兩極分化的出現(xiàn),富人們應該更多的關注現(xiàn)在仍處在貧困當中的人們。“貧困并不可怕,真正絕望的事情是,否認貧困的存在。”
迪頓建議,企業(yè)家的職責是創(chuàng)造工作崗位,對于很多人來說要脫離貧困就要工作。迪頓教授的一席話,或許給了他部分答案。
因為曾經的經歷與感恩的心理,賀勇更有這樣急迫想為國家做一點事情的意愿。如今,在甘肅定西,“中國馬鈴薯之鄉(xiāng)”,他已經幫助當?shù)卣?,引入了對土豆淀粉進行深加工,引入高科技技術、人才形成了以精淀粉、全粉、變性淀粉、生物涂料、藥用淀粉和功能食品等為主的比較完整的馬鈴薯加工體系,幫助當?shù)貙崿F(xiàn)了近十分之一的就業(yè)。
“一個企業(yè)對口支援一個貧困村。一萬個企業(yè)就可以對口支援1萬個貧困村;一個村幾十戶人,村里種的都是有機的東西,如果村民根據(jù)當?shù)氐那闆r,種些有機大米或者農產品,對接到企業(yè),就比較容易實現(xiàn)脫貧致富。”賀勇說,授人以漁不如授之以漁,這些市場化解決脫貧的措施與迪頓教授的研究不謀而合,也是未來5年10年,他將持續(xù)去從事的事業(y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