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5日電(張煜歡)4日晚,夜幕初垂,浙江諸暨饗街的巨大露天屏幕前,數百名觀眾或坐或立,目光聚焦于正在直播的浙江省城市籃球聯賽(下稱“浙BA”)爭霸賽——諸暨對陣溫州場。當主場球隊完成一次精彩快攻,整條街瞬間爆發(fā)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浪與不遠處體育館內的主賽場遙相呼應。
這個國慶假期,近20場浙BA比賽在各地激情上演,之江大地被此起彼伏的籃球吶喊聲與旺盛的消費熱情所點燃。借力賽事東風,浙江大力實施“票根經濟”,推動“體育+文旅+商業(yè)”深度融合,勾勒出一幅“白天游景區(qū),晚上看比賽”的假日新圖景。
國慶假期,民眾在第二觀賽點觀看“浙BA”比賽。周翔 攝賽場內外:籃球激情點燃城市夜晚
國慶假期首日,“浙BA”城市爭霸賽衢州隊主場對陣長興隊的比賽,為國慶中秋假期的賽事盛宴拉開序幕。3000余張門票早早售罄,其中衢州市外觀眾占比高達64.7%,讓這座古城未賽先熱。夜幕下的衢州市衢江區(qū)體育館座無虛席,雙方隊伍擂響戰(zhàn)鼓,“衢州古城,馬到成功”與“宇宙長興,永爭第一”的助威聲浪此起彼伏,交織回蕩。
與70余名長興球迷同乘大巴、歷經7個多小時顛簸趕來的周晨,站在觀眾席上奮力揮舞助威棒,嗓音沙啞卻難掩激動:“就算在客場,也要給家鄉(xiāng)隊撐足氣勢?!?/p>
10月3日晚,金華市體育中心體育館,金華隊與舟山隊的“山海之約”激烈上演。賽場內球員奮力拼搏,賽場外,以賽事為核心的衍生消費場景同樣火熱。與體育館相鄰的“浙BA”共富市集人頭攢動,濃郁的煙火氣撲面而來。
現場,來自蘭溪游埠的打制麻糍,吸引眾多球迷駐足。攤主熟練地將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舉起木槌反復敲打,新鮮出爐的麻糍配上芝麻、黃豆粉、紅糖,香氣四溢。來自舟山的球迷一邊品嘗,一邊饒有興致地向攤主打聽蘭溪的旅游攻略,計劃假期前往打卡。30多個攤位前,攤主的吆喝聲、球迷的歡笑聲與賽場內的吶喊聲遙相呼應。
國慶假期,“浙BA”比賽現場氣氛火熱。張煜歡 攝“票根+”效應:一張球票成為城市通行證
賽事的熱度,絕非局限于場館之內。浙江各地深諳“一場比賽”所能帶來的溢出效應,紛紛圍繞一張小小的球票票根大做文章,將其打造為連接體育、文旅與商業(yè)的密鑰。
在金華,面向所有持“浙BA”球賽票根的球迷,一場覆蓋全域的優(yōu)惠活動火熱進行。金華全市32家景區(qū)推出憑票優(yōu)惠,其中6家免首道門票,23家提供五折優(yōu)惠,3家推出其他折扣措施。
在紹興諸暨,諸暨饗街作為官方設置的第二觀賽點,吸引了大批未能進入內場的球迷,人流聚集直接轉化為消費力。饗街策劃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諸暨主場同步直播3場,消費券共計使用148張,直播期間商戶客流量提升約20%。
他表示,接下來諸暨還有7個主場的比賽,都會進行免費直播,并配套市集、趣味運動等活動,持續(xù)豐富觀賽體驗,延長消費鏈條。
這幾天,浙江衢州衢江區(qū)體育館周邊的文旅市集格外熱鬧,涵蓋文創(chuàng)、美食的20余個攤位前游客絡繹不絕。在衢江特色非遺小吃蔥花饅頭的攤位前,等待的顧客圍成了圈,攤主徐元紅麻利地碼放饅頭。
“自從‘浙BA’開賽以來,我每周都來出攤,明顯感覺到國慶假期外地游客多了不少,饅頭銷量也比往常高,能成為家鄉(xiāng)對外展示的美食名片,我挺自豪的?!毙煸t說。
來自安徽安慶的汪長林一家是衢州隊的忠實球迷,他們提前一天抵達衢州,先游覽了市區(qū)景點,還計劃憑賽事票根免費打卡衢州的核心景區(qū),“門票雖然不貴,但搶票實屬不易,這次我們要在衢州玩?zhèn)€過癮。”
“‘浙BA’不僅是一場賽事,更是一場城市推介會?!贬橹菔形幕瘡V電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賽事像一塊磁石,將人流、消費流與關注流吸引至主辦城市,而各地配套的非遺集市、街頭演出、美食街區(qū),則成功將賽場內的“流量”轉化為深入體驗城市的“留量”。
“白+黑”模式:賽事成為城市推介新窗口
“白天游景區(qū),晚上看比賽”——這已成為不少市民和游客在這個假期的熱門安排。白天,安排走讀當地的博物館、歷史文化街區(qū)等人文景觀,深度感受各地深厚的歷史底蘊與風土人情;晚上,則涌入體育館,現場感受草根味十足、激情四射的業(yè)余籃球比賽;賽后,順便在場館周邊的市集“逛吃逛吃”,品嘗地方特色小吃,購買文創(chuàng)產品。
這樣一種集文化熏陶、體育觀賞、休閑消費于一體的“白+黑”模式,構成了充實而富有吸引力的假日新體驗。
可以看到,“跟著浙BA游浙里”,正從一句口號變?yōu)楝F實。球迷們?yōu)樾膬x的球隊奔赴不同城市,在吶喊助威之余,也將觀賽與出游完美結合,走進主場城市,感受體育激情與地方風情的精彩碰撞。
這個國慶假日,以“浙BA”“村BA”為代表的草根賽事,不僅點燃了民眾的健身熱情,豐富了假日文化生活,更以其強大的引流能力和融合特性,有效激活了文旅市場和商業(yè)消費,為探索“體育+”賦能經濟、促進共同富裕提供了生動實踐和寶貴經驗。(完)